- 化学化工学院2022年度教职工代表大会顺利召...22-05-13
- 张宗益校长一行来院调研指导工作22-04-12
- 【我为师生办实事】我院邀请厦门大学朗诵艺...22-05-11
- 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——化学化工...22-05-10
- 化学化工学院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22-05-10
- 学院举办2023招生年度本校推免学科宣讲会22-05-11
- 【我为师生办实事】我院举办“青雁工程 之 ...22-05-07
- 更多>>
-
5月13日,化学化工学院2022年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化学报告厅召开。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俊杰主持。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序幕。院长谢兆雄首先作学院2021年工作业绩与2022年工作计划...
- 更多>>
-
朱志教授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孙伟研究员合作,在超小周期DNA阵列的低缺陷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,相关成果以“Suppressing high-dimensional crystallographic defects for ultra-scaled DNA arrays”为题发表在Natur...
郑南峰教授团队和芬兰Jyväskylä大学的Hannu Häkkinen团队合作在Chem上发表题为 “Reg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lkenes over atomically dispersed Pd sites on NHC-stabilized bimetallic nanoclusters” 的...
郑南峰教授、傅钢教授与大连化学物理所杨帆教授(现上海科技大学)合作,在发现引入铜可以大幅提升钯催化炔烃半氢化反应性能的基础上,揭示了铜修饰提升催化活性、选择性和稳定性的三重效应及其分子机制,并通过...
朱志教授在活细胞线粒体ROS原位动态监测方面取得新进展,相关成果以“Direct and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Living Cells Using a SERS Borrowing Stra...
苏纪豪教授课题组在双缘去对称化柱[6]芳烃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,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“Rim-Differentiated” Pillar[6]arenes”为题,发表于《德国应用化学》Angew. Chem. Int. Ed. 2022, 62, e202...
- 亚10纳米周期低缺陷DNA组装阵列的研究进展05-17
- 单金属位点与周边配体环境的协同催化机制05-16
- 铜修饰提升钯催化性能的三重效应05-16
- 活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物种原位监测研究进展05-10
- “双缘去对称化”柱[6]芳烃05-09
- 单分子水平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应变表征05-09
- 手性稀土-过渡金属团簇的磁手征二色性效应研究进展05-08
- CO2加氢耦合芳烃烷基化制乙/丙苯研究进展05-07
- Alpha-芳基胺和Alpha-杂芳基胺的不对称模块化合成05-07
- 基于炔酰胺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进展05-06
- 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(第一轮通知) 22-04-27
- 2022年厦门大学化学强基计划备考建议 22-04-12
- 第五届厦门大学本科生化工实验竞赛通知 22-04-12
- 关于调整实验室安全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22-04-27
- 关于调整化学工程与工艺、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的通知 22-04-21